——霞浦旅游摄影协会会员单位
霞浦滩涂摄影、霞浦旅游咨询:0593—888 2899
霞浦盐田连家船
来源: | 作者:xpsyfw | 发布时间: 2020-04-13 | 418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

盐田是霞浦海岸线的最西端,西于福安溪尾接壤,是人称“海上吉普赛”的连家船民的集居地。汉代以后,特别是唐中期,闽东这块古越地上战乱不断。善于舟楫的越人纷纷离岸上船,为躲避战乱流离海上。这一躲就躲出了一个绵延近2000年的连家船渔民族群。有着曲折海岸,众多港湾的霞浦沿海,是台湾暖流和浙、闽陆地水系的交汇海域,饵料丰富,鱼类繁多,因此,就成了这些连家船渔民的聚集海域。鼎盛时连家船渔民曾经一度达到10万之众。他们以捕鱼、拾贝为生,以船为家,从不上岸,也不与陆上人家通婚,常年漂泊在海上,一切的生老病死,婚丧嫁娶都发生在船上。到1999年底,盐田乡让连家船民115户606人分批上岸迁进新居,从此结束了连家船民海上漂泊的历史。现在主要是养殖业牡蛎.盐田至今还是保留着连家船民的生活习俗。

  霞浦县连家船民婚俗

   霞浦县地处闽东北沿海,现有陆地面积1717.2平方公里,海域面积达2.89万平方公里,为陆地的20倍;海岸线达404公里,占福建省的八分之一;浅海滩涂面积达4334万亩,占闽东渔场的50%;滩涂面积104万亩;有大小岛屿194个。自晋太康三年(公元282年)建温麻县,至今已有1722年历史,是闽东建县历史最早的县份,也是长溪县、福宁州、福宁府的治所。在长达1632年(公元282-1913年)的历史长河中,霞浦一直是闽东各县(包括连江、罗源)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文化、交通的中心。

   古代我国东南沿海的土著先民被称为“越人”。汉代以后,特别是唐代,越人由于逃避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,在搬迁上有了很大的变化。但沿海及岛屿上的越人后代则基本上仍然固守着自己的疆土,繁衍生息。他们虽被称为“旦、蜒、白水郎、夷户、科题(曲蹄)”,由于他们在东南沿海活跃了近二千年,因此仍旧保留着古越人“善于舟楫”、“信鬼尚祀”的传统习俗。据史料记载:南宋淳熙八年(1181年),在长溪县登记有鱼船79艘,他们长期专业从事渔业生产。

   霞浦沿海一带,世代生活着许多常年住在船上、以船为家的“连家船”渔民,他们早期多数是从福州、长乐、连江等地移居而来的。我县的连家船民主要集中在盐田乡。盐田乡连家船民主要分布在:水升村、北斗村、南塘澳村、浒屿澳村等,沙江镇的坡头村也是一个重要的村。连家船普遍是船长11米,宽2.5米,船篷分三段,可以拆卸,是生活起居的场所,往往一艘船就是一个家庭。至今还流传着粗犷热烈的“合船会婚”这一独特的婚俗仪式。

   连家船民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,儿子结婚的时候,也就是分家的时刻,也就意味着要新造一艘船或新买一艘船,如果经济条件不宽裕,就与家人合在一条船上。俗话说:无媒不成婚。连家船民的婚姻都是媒人公出面牵线搭桥的,他们大多是找邻村的对象,早期五自由恋爱,在二十世纪70年代后,才有自由恋爱。即使是自由恋爱,但是在成婚的时候,也还是要请媒人公出面主持婚礼全过程的。连家船民的婚俗,有许多有别与其他地方的独特形式和文化内涵。由于我县连家船民分散点多,婚俗大同小异,以下就本人了解的情况做一个概述。

    连家船民婚俗主要分三个阶段:1、小定:2、大定:3、婚庆。

    一、小定:就是通过媒人公的介绍,年轻的男女双方建立“对象”关系。有别于陆地上的婚俗,连家船民的“媒人”都是男的,俗称“媒人公”。

 “小定”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:首先是男女双方在媒人公的牵线搭桥下的择吉日初次见面,即相亲,俗称“看厝”。其次是在小定这一天,男方向女家行纳吉礼,俗称“压定”。由于双方都是初次见面,所以男方向女家行的纳吉礼是小礼,故称“小定”。小定的礼物包括:1、送猪后脚一条给女方,解放前后是猪后脚约7—8斤,现在要60多斤;2、四个俗称的“果子包”,是分别用红纸折成八角型包着的东西,里面包括:红枣2包、冰糖2包,取意“早谈”和“好事成双”。第三是女方收下小定的礼物后,如果对男方无异议,就将红枣和冰糖各退还一包,以示“有来有往”,接受了媒人公的牵线与搭桥。第四是男方继续向女方送被套、服装各一套,银戒指一枚;女方向男方送一块手绢、一个荷包,以示定情;解放后女方改送一把钢笔、一本笔记本。因为连家船民文化水平低,希望学习文化用,注入了新时代的气息。一切顺利的话,最后就是订婚的仪式,女方需向媒人公送庚帖,男方也向媒人公送生庚,俗称“帖头”,帖头都是用红纸预先与好的;这样回去以后媒人公就可以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个字,送请算命先生算卜,如无“生克相冲”便可定亲,帖头还是决定婚礼日期的依据。于是女方设午宴宴请远道而来的媒人公和男方,以示庆贺。

  确认了双方的“对象”关系后,双方从此就可以两船来往,“对象”关系的双方,可以有帮工的关系,但决不允许同床,这是传统以来的约定俗成。

  二、大定:从小定到大定,时间跨度一般约一年左右。大定,意味着男女双方“对象”关系成熟,进入到“恋爱”的关系。

 “大定”的日子,男方依旧要择吉日。男家给女方送去的大礼,俗称“下定”或“大定”。礼物包括:1、送饼三担。饼的形式一般有四种,小饼、中饼、中龙凤饼、大龙凤饼。小饼约4个一斤、中饼约一个半斤,中龙凤饼1个4斤,大龙凤饼1个6斤。不同的饼送给的对象也有不同:小、中饼分给普通的亲戚朋友,龙凤饼则是送给主要的亲戚,如舅舅、姨夫等。2、送肉三担。男方首先要给女方送猪后脚一条,而且大礼的猪后脚必须比小礼时的猪后脚来得大,约20斤。猪脚要用红带捆,后脚根不能断(意忌断亲戚),女方收下礼物后要将猪脚的“七寸”取下来回赠男方。三担肉,肉要瘦肉。送的对象是一般的亲戚朋友,一户约6-7斤。3、送服装。按18-26件块的布料送,由女方自己决定布料的使用。4、送礼金:二十世纪50年代-60年代,男方送给女方的礼金是360元,“360”取意一年360天,天天完满之意。5、送金银:男方送给女方银手镯一双、金戒指、银耳环各一,取意送财宝。6、送“四红”。四红:既四指红绣花线。取意红线羁脚、细密绵长、红红火火、吉祥如意。7、送吉日单:吉日单是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,订下结婚的良辰吉日。吉日单是用红帖题书“X月X日迎娶大吉”,送吉日单,俗称“送日子”。

   所有送去的礼物,归根结蒂,目的就是为了送“吉日单”,因为吉日单确定着婚礼的日期。因为是男方送的,主动权在男方,连家船民的“吉日单”有探讨、征求意见的意思,女方如果认为太早或太迟,此时可以提出商议,一般是以约定一年为期,也可半年。男女双方一旦决定了婚礼的日期,就不能更改。

   不论是小定还是大定,女方请午餐,男方请晚餐,大定请客范围相对广些、对象也多些。

   三、婚庆:男女双方在婚礼之前一个月,就要将请柬发送到各自邀请的亲朋好友手中。男女双方,条件好的就邀请亲朋好友将船提前2天集中到达预定的海域港湾浅滩里举行,条件差的也要提前一天,邀请亲朋好友将船集中到达预定的海域港湾浅滩里。

   连家船民的婚礼最大的特点就是“合船会婚”,合船会婚是传统的婚俗,也是其文化价值的突出表现。由于连家船民“船既是家,家既是船”、“船到家到,家到船到”,婚嫁之日,男女两家船上挂红布,泊于平常停靠的港湾。各方亲友船只左右靠拢,船头相挨,形成若干扇形船队,供作婚礼、酒宴场地。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,婚礼的场景往往是家族越大,邀请的人越多,宾客纷纷驾船前来祝贺的船船相连的阵势越大,有如船队一般,蔚为壮观;男女老少,聚集一堂,欢声笑语,热闹非凡。连家船民的婚礼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是一次大家庭的聚会和盛宴。如果男女双方是在同一海域港湾浅滩里举行婚礼,那么宾客来祝贺的船,则依例对峙地分列两边,那架势,宛如端阳佳节龙舟竞渡,又似临时形成的海上渔市,更似两军对垒。

   婚庆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:

   首先是男方要准备好“轿船”。  “轿船”是借用或租用一条较新或较整洁的连家船,将船上面的头尾竹篷拆掉,留下中间部分的竹篷,在前面的船沿部分插入4根柱子,上方用红色缎面搭盖类似阳篷,前面悬挂2盏灯笼,四周彩带装饰,甲板上铺上红色地毯,张灯结彩,一派喜气洋洋的热闹景象。

   其次是男方要准备好四个“轿夫”。所谓的轿夫,就是划船的人。轿夫不仅要会划船,而且要技艺高超,身强力壮,懂得迎亲规则,还要有酒量。轿夫选择的妥当与否,将直接影响到迎亲过程的是否顺利。

   第三是迎亲前的准备工作。婚礼的前一天晚上,轿船不仅要全部装饰完毕,船上还必须准备齐全第二天带到女方家的礼物:1、红包,必不可少的例定红包是梳头包、叠被包、封笼包、撑伞包、上轿包、以及送给女方母亲的“娘奶花彩”即勤苦养育答谢包,还要准备一些零用的小红包,以备女方突发的刁难事件。2、轿船肉,轿船肉包括猪后脚一支,送给女方,不计重量(考验男方大方与否),猪肉若干斤,送给女方的亲戚,一家大约6--7斤。3、一床红被、4个贴(2张请女婿,2张请舅舅探轿)4、一桌第二天款待女方舅舅来探轿的“探轿酒”。5、鞭炮,鞭炮要准备多而且足。6,锣和鼓,这是轿夫准备使用的。

    所有这一切都准备停当后,男方要行“还天地福”礼,礼毕宴请媒人公和轿夫,俗称“出轿酒”。等到晚上潮水上涨时,迎亲的队伍就要准备出发了,迎亲的人员包括:媒人公、新郎、伴郎、轿夫四人、带媳妇的两人,带媳妇的必须是未婚、标致的女性,去的人数要打单,回来成双。以示“成双成对”。出轿前锣鼓前后敲三次的“启航鼓”,以示鸣锣开道,启航后,一切行动全权媒人公处理,四个轿夫一切听媒人公的,船要停在离女方的船队一定距离的地方等待。

   第四是迎亲。婚礼当天的上午,轿船趁早潮初涨时,驶往女家迎娶。见女方船浮离滩涂后,轿船上的轿夫就可以锣鼓了,前后敲三遍,提示轿船已到要求女方做好出嫁的准备工作,接着燃放鞭炮,女方“接炮”(燃放鞭炮)后男方才能将船开进去,如果女方尚未准备好,未燃放鞭炮,男方就必须多次放鞭炮催促,直至女方接炮以示应允。

   男方轿船被允许进入后,轿船必须遵循“男左女右”的原则,靠向女方船队的右边,停靠完毕,媒人公、轿夫头便沿着船队走到新娘船,此时的新娘船位居船队的中间,女家彩船装饰一新,与轿船的装饰方法相近似。媒人公带4个贴(2张请女婿,2张请舅舅探轿)和提猪脚到女方船,协商嫁娶事宜,请女婿的帖,即约定是否回娘家,女方愿意就不退,不愿就回贴,回娘家的话,一般是在三天内回娘家,第二天较多,此时亲属还没有离开,目的是让新郎与新娘的亲属相会,大家彼此认识一下;轿夫之中有一个负责人,俗称“轿头夫”。轿头夫沿船送轿船猪肉到女方的亲戚家。随后女方请媒人公、轿夫头等吃早点,吃早点结束后,就进入女方的舅舅来“探轿”的程序。

   舅舅探轿通常会带几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同往,媒人公、轿夫则请他们吃“探轿酒”,双方尽力要把对方灌醉,此时酒量的高低是第一要务,也是考验双方实力的一次大比拼。探轿酒结束后,才进入“轿进门”的程序。轿进门就是女方将右边的船移开一定的距离,刚好能够容纳轿船的船头插入,由于潮水的涌动,船体不断地摇摆,尤其足,女方宾客船上,许多人手执竹篙,严阵以待,见男家彩船忙靠近,立即用竹篙阻拦它。一边要靠,一边不让靠,竹篙交锋,顿时,海滩上笑声鼎沸、喜气洋洋。所以此时是考验轿夫行船的技术水平的时候了,而且轿船要求一次性完成进门,否则将被女方亲属起哄、讥笑和处罚。

   新郎跳向女家彩船,还没站稳,女家宾客就团团围住,大家推他、搡他,不让他去见新娘,他要突围,宾客们硬是不许,乐滋滋地围着他推搡了好一阵。当新娘不再隐藏,在船上露面时,宾客们索性挥起手中竹篙把新娘一齐推落水中,随后他们自己也个个跳下。新郎新娘欲爬上船,宾客们不许,故意拖拽着他们俩在水中多浸泡些时辰,这叫做‘‘真龙不离水”。正当大家在水中推推搡搡耍闹得兴高采烈,有人突然喊一声“龙抢珠啦”,男女双方亲家,便纷纷向水中抛掷“红蛋”,又称“过桥蛋”。宾客们见‘‘红蛋’’抛在水里,就去摸去抢,抢红蛋就是捡吉利,这才让新郎新娘上船。

   轿船进门后,女方才能开始梳头、打扮、换装等,做  好出嫁前的一切准备工作。女方在当天中午举办“出门  酒”,  宴请宾客,对长辈行“辞行”礼。近黄昏时,行  ‘‘开脸”、  “梳头”、  “分家计”等礼。

   为了让新娘能够早一点上到轿船,媒人公此时必须将  预先准备好的梳头包、叠被包、封箱包、撑伞包、上轿  包、以及送给女方母亲在勤苦养育答谢包,及时送给相关  人员,避免她们的拖延时间。女方要在嫁妆里放2个红  蛋、小红包,被子里放红蛋,在上轿船的准备过程中,男  方要用燃放鞭炮的方式来催促,一、二分钟就放一次,晚  潮涨潮时,直至新娘走出船舱。新娘走出船舱时要头戴红盖头、身穿红衣衫、脚穿红布鞋、一身红色打扮。连家船  民的婚礼盖头有自己独特的一面。地方读音“Tuo”,即红  色的套,它是从头套起,连到腰部,新娘只能撑开腰部的  套,勉强看到脚下的路。有别于其他习俗,连家船民的婚礼盖头是由媒人公出面准备的。新娘上轿船时,嫁妆随行.在退潮前赶到男家。

   拜堂仪式在联合船队甲板上举行,并设宴谢客,一船一席,席地而坐吃喝,席罢,亲友船只离去。

   出娘家时,新娘要在布置好的阳篷下做礼节,礼节结束后,出来时由新娘的一个哥哥(舅舅)牵出来,新娘的姨娘跟随一个一起过轿船。如此,轿船上的人数就成双数了。

   过轿船必须舅舅与姨娘先过、,接着过新娘,接新娘的左右侍奉在两旁,随后才是两个伴娘上船,新娘、伴娘、接新娘的从船头进入船舱后,其他人员就不得从新娘所在的船舱中间进出了。轿船离开前,轿夫要鼓三次的“归航鼓”,以示告别。在娘家船上的舅舅要将将要退出的轿船用力拉回来,如此“退轿、拉轿”往返三次,以示依依不舍、难分难离,之后,娘家的船上放鞭炮送别,男方还礼,直至听不到、看不到为止。

   第五是轿回门。轿船到达男家目的地后,在不远处轿船上的锣鼓再次敲三次,以示顺利归来,并且提示新郎方面做好迎接的准备工作。听到轿船的锣鼓声,新郎方面便燃放起鞭炮,以示迎接工作准备就绪,此时的新郎彩船,同样是装饰一新。轿船的归航必须从遵循“男左女右”的原则,靠向新郎方船队的左边,停靠完毕,随船的媒人公、舅舅、姨娘等人员依次过船,到达位居船队的中间的新郎船,双方亲属会面,象征性地商讨接洽相关事宜。接着媒人公回到轿船上,带领轿船离开左边的船队,再次进入“轿进门”的程序。轿进门前,依然是先锣鼓敲三次。这次的轿进门是男方将左边的船移开一定的距离,刚好能够容纳轿船的船头插入,也是要求轿船一次性完成插入进门。

    进门后,先把新娘接到船厅,站好接新郎。此时的新郎是在隔壁舅舅的船上,在地方习俗上,舅舅为大。所以结婚前,舅舅要请新郎吃一餐饭,以示长辈关心晚辈。婚礼上的新郎服,一定是要舅舅做的或买的。新郎换衣一定要在舅舅船,换好衣服后,在伴郎的陪伴下来到新婚船上,举行结婚仪式。

   第六是“拜堂”仪式。连家船办喜筵也十分别致有趣。轿船到男家门口,童男童女出迎,以福寿双全的老妇扶新娘下轿,俗称“阿婆牵下轿”。新郎、新娘在厅堂拜天地、祖宗、互拜,俗称“拜堂”。拜毕,新郎捧“斗灯”前引,新娘踏布袋人新房。布袋不断传递,寓意“一代传一代”。邻里儿童、妇女人新房抢果子豆,寓意“得子”。婚宴由母舅坐首席首位,俗称“阿舅坐大位”;新娘与伴娘等在洞房设“床前桌”,由媒人坐首位。照例,良辰吉日这一天,前来贺喜的宾客都把自家的炉灶搬到沙滩上,生炉火,炒煮各色荤素菜肴,准备互相请吃。家家户户煮好菜肴热在锅里。照例自己的菜不吃,要互邀轮流到别家去吃;吃时也不像汉族婚俗那样席位有序的斯斯文文地坐着,而是不用碗装,站在锅边随意往里头夹一著菜,尝一口汤,再押一口酒。沙滩上菜香酒香弥漫,人们穿梭于炉前炉后,主客不分,凑在一起,边吃边说笑,一片欢腾。大家在宴饮中有意把新郎新娘撇在船上。

   散席后,亲友闹洞房,新郎、新娘相互敬酒,行合之礼,俗称“喝双杯”。第二天,新娘下厨,俗称“下灶前”;向亲族长辈行礼,俗称“见客”。在新婚的第一个晚上,新婚夫妇同船不圆房。新娘与伴娘同睡,新郎与伴郎共眠。客观上也是受到船小、条件限制的制约。

   第二天,回门。结婚后第三天或第二天,新郎陪新娘回娘家,俗称回门。由女家发请帖,俗称“送油”或请女婿。新娘回娘家称“头转客”,新郎上岳家称“做女婿”。新郎备糕点、果子包等见面礼,随去男宾1人任礼生,俗称“做亲家伯”。岳家设宴款待女婿,称“回门酒”或“请婿酒”。酒宴由平辈兄妹作陪。宴罢,返回男家,远路则可隔夜返回。